花前月下 > 武侠修真 > 我是导演,我不比烂 > 1054.艺术的多样性

1054.艺术的多样性(1 / 3)

我是导演,我不比烂正文卷1054.艺术的多样性许鑫其实没和大鹏说死这剧本他投了。

而是直接让送到了艺创中心。

艺创中心要是没通过,那大鹏还得另请高明。

不过,其实艺创中心的门槛也不是说很高,恰恰相反,它并不高,只不过比较繁琐。

就好像一个主题让你写400字作文,别人那边都是看到了题目后琢磨了一下就开始写,但到了艺创中心那,它却还要求你至少写300字的大纲来规划行文结构一样。

厂里之所以会有多轮审核的主要原因,就是不希望导演糟蹋了一个好故事。

他们必须要对自己想要申请下来的故事,或者想要获得资金的剧本,有着一种明确、条理清晰的认知。

你该怎么拍,要怎么拍,分镜头怎么来,角色特性如何展示等等,都需要跟作报告一样详细写出来。

写出来,通过后,就不能动了。

当然了,也允许你改,但到时候制片人会从拿着你这个报告来衡量。

你作报告是一回事,拍出来是根据这个主题,只不过精雕细琢的锦上添花那没问题。但你书面一回事,电影拍的南辕北辙,那肯定不行。

乍一听,这种要求很扯淡。

毕竟艺术很难被量化。

尤其是真要是碰上王佳卫这种导演,你问他明天拍什么,怎么拍,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呢。

但导演拍摄电影最基本的那几个要素肯定要齐全的。

而这几个最基本的要素,其实就是故事的主要脉络、躯干。无论你在故事情节上怎么花哨,故事性都不会更改。

一旦改了,那就说明整个故事的走向发生了改变。

他们预防的是这种导演乱来的行为。

而这么做,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而言,更像是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与ldschl的导演中心制的结合版。

但还没形成一套标准化的东西。

比较考验制片人的情商与业务能力。

如何和导演交好,如何利用丰富的经验把控电影走向等等。

这也是为什么厂里现在极度缺乏优秀制片人的主要原因。

老人一个萝卜一个坑,一部电影下来,可能马不停蹄的就得忙活下一个项目。而新人却还在成长。

某种意义上……挺难的。

当然了,这话有些扯远了。

总的来讲,在许鑫的记忆里,大鹏那个剧本的故事性还可以。属于悲剧的内核包裹喜剧的外衣。

这种故事只要桥段衔接的好,就是一种非常经典永流传的戏剧模板。

扣着这种内核悲剧外表喜剧的套路,只要不乱来,再加上有厂里的把持,应该效果不会差。

更何况……咋说也是本山老师的徒弟。

那片白山黑水,人杰地灵。

可不能小瞧一个能把一门小众艺术发扬光大的门派。

……

一杯咖啡下肚,许鑫身上那股疲劳劲逐渐消退。

晚上的晚宴就在酒店里。

实话,没来多少人。

抛开评审团的人以外,就来了7个电影节这边的人。

一来是宣读规则,比如评审个人票选电影信息绝对保密,以及评审环节保密、得奖保密等等。

这都是一些最基本的。

但有些事情其实都是可以稍微活动下。

比如去年,他也是得到了王佳卫的提醒,才知道自己肯定能得一个奖。

只是不知道是什么。

许鑫“扪心自问”,如果天朝电影没得奖,那他肯定守口如瓶。

但如果得奖了……

我眼睛干,不小心眨眼来了一段摩斯密码,那肯定也不是我的错对不对?

还是那句话。

咱许狗……

啊不是。

咱老许。

素质有。

但不多。

而晚上的宴席上面,许鑫和詹姆斯下士聊的还可以。

其他人只能说是“热情但陌生”。

包括那位007家族的长公主芭芭拉。

虽然都是评审,但一场饭局就想成为朋友显然不太可能。更何况,《青蜂侠》那哥们还挺尴尬……他知道自己和周杰仑关系好。

而《青蜂侠》烂成那样……反倒显得他不会用许鑫的“朋友”了。

但不管怎么说吧,虽然大家暂时还不算朋友,毕竟才刚认识,但关系却并不紧张。

作为欧洲三大之一的柏林电影节信任他们,邀请、委任他们为64届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评审。

比起私交,大家更在意的是这份荣誉背后的责任。

甚至哪怕许鑫心里期待天朝电影

最新小说: 全民转职:我,鬼王,用阴间技能很合理吧? 重生大富翁 御鬼小村医 我十八线糊咖,疯批亿点怎么了 七个姐姐国色天香 都市:这个保镖有亿点强 最强仙医 阿姨比我大了十五岁 靠系统,我走上逆袭之路 假少爷斩断贱亲情,全家肠子都悔青了